回首頁

第五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第五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媒體對幼兒所產生的學習效果(下)

主講人:Dr. Sandra Calvert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使用互動式的媒體,例如電腦,是否比看電視來得有益於孩子的學習。對此,我們的研究深入探討了所謂互動的真正意思。互動牽涉到的是一種對話,當中會有回應、輪流,以及言之有物的答話。

我們的研究發現,互動式的電腦軟體會讓人熱衷,並對它的內容有高度興趣。舉例來說,讓學齡前的孩子自己操作滑鼠玩藍色狗狗系列的益智遊戲,他們對這種電腦遊戲的喜愛、專注程度,遠高於滑鼠控制在大人手中的孩子。然而,就算滑鼠由大人掌控,造成孩子因為內容的一再重複而很快分了心,這些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並沒有比較差,那是因為孩子已看了四遍故事的內容,足夠讓他們熟悉故事是在說什麼了。因此,讓孩子掌控滑鼠,與遊戲內容做互動的主要影響,就是孩子會玩久一點,對內容的興趣也比較持久。

雖然我們已經對互動有某種程度的瞭解,想要清楚界定何謂互動,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舉例來說,幼兒也許以為他們正跟電腦裡頭的人在對話,但其實他們並沒有。多拉歷險記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建立的是一種類社交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這是一種大家以為是在跟媒體裡的人物互動,其實卻還是單向溝通所建立的關係。當多拉對觀眾說話時,她會問問題、停下來等待、聆聽、看著鏡頭,等著人家的回答。此時幼兒不但會回答多拉,而且還會和她一起做一些動作,像爬繩子之類的,孩子所做的回應越多,他們就越能瞭解故事的內容。相較之下,如果把多拉提問的這部分拿掉,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瞭解就沒有那麼多了。同樣的故事還有另一個互動式版本,在這個版本中,孩子得在故事進行到某些地方時用滑鼠去點一下,故事才能繼續進行下去,這種方法對孩子的學習效果也不錯。總而言之,這結果表示,幼兒的電視經驗不全然是被動的。確實,不管是電視還是電腦呈現的故事,孩子能參與或與裡面的人物互動越多,他們對內容的瞭解就會越深入。

兒童數位媒體中心的學者也正在研究類社交互動是什麼時候出現並開始影響孩子的學習的。在其中的一個研究當中,我們設計了一段影片,要影片中的人物面對著鏡頭搖動一個手搖鈴,或者要他邊搖手搖鈴邊看著手搖鈴。我們只讓18和24個月大的孩子看兩次這段影片,就發現這兩種方式都對孩子有教導作用。事實上,孩子從這兩種方式學到的,和他看三次真人的示範,效果一樣的好,而且孩子從這幾種方式所學到的,都比控制組好。這樣的結果表示,看完影片,幼兒無法將影片上看到的東西移植到真實生活當中的這項缺失,可以藉由影片中人物的視線焦點來降低,包括讓影片中的人看著螢幕前面的孩子。

結論:美國小孩一出生就暴露在螢幕媒體的前面,媒體和他的發展息息相關。雖然先進的媒體已是童年經驗的一部份,但是因為認知和動作發展的限制,使得孩子不可能在兩歲半以前大量使用先進的媒體,因此,對幼小的美國孩子來說,看電視和影片成為他們主要的媒體經驗。而在幼兒園階段,能自己操控電腦對孩子是否能透過媒體來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看電視和玩電腦,不論是和裡面的人物互動並按照它的內容來演練,或者是直接依照賦教育意義的內容去一步步學習,都可以增強孩子透過媒體的學習。

專題演講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