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延伸報導
第二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延伸報導
挑戰你的育兒觀念──國際專家教你嬰幼兒發展新知(上)
文/黃美湄、林婉蓉
嬰幼兒階段是社會情緒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期,早期的情緒發展、氣質、親子互動,都將深深影響日後的發展。近二十年來,國外累積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情緒、氣質及依戀關係方面,有許多新發現,並且帶動實務界,如:托兒機構、早療機構、幼教機構及文化出版界,重新審視嬰幼兒的教養方式,相對地,也讓父母及社會大眾,有了更新的角度看待新生命。
五月底,兩位國際知名學者Dr. Mary Rothbart及Dr. Brian Vaughn,應信誼基金會之邀來到台灣,為國內學術界及實務界進行一系列精彩研討會。本刊特別呈現專訪內容,歡迎你來挑戰你的育兒觀念!
孩子的氣質長大了會不會改變?
Dr. Mary Rothbart提出很重要的一點:氣質是會發展的。她認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很害羞,有的比較外向,有的情緒容易激動,有些比較冷靜,這些獨特的行為表現就是「氣質」。人類氣質的變異性在成人、兒童及嬰兒身上都可以觀察的到,然而,嬰幼兒的氣質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生理成熟、父母教養方式,以及成長環境而有所轉變。因此,了解與接納孩子的氣質差異,並調整管教策略,才能為幼兒奠定最優質的成長環境。Dr. Brian Vaughn也認為,雖然不同派別研究者強調的論點不同,但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文化都會影響氣質的發展。
尊重孩子的氣質與教導社會化有衝突嗎?
Dr. Brian Vaughn認為,這並不衝突。父母順應小孩的氣質,用他們較可接受的方式教導,將使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化。本身是母親的Dr. Mary Rothbart指出,在研究生涯中,她的兩個小孩給她許多啟發。這兩個小孩從小就很不一樣,一個比較活潑外向,一個比較沈靜內向,後來她發現,一個像先生,另一個像她自己。孩子們讓Dr. Mary Rothbart學會尊重他們不同的特質。同時,她也認為,因為有些小孩就是讓人難以掌控,不同的小孩會製造各種難題給父母,如何保持孩子愉快地學習社會化,並不容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本質,不是想要他變成什麼樣他就成為那個樣子,在管教上,首先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獨特地對待與接納,父母應該用正面(do)取代負面(don't do)的方式對應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