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第一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第一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搖籃裡的科學家~嬰幼兒的認知歷程

主講人:Dr. Andrew N. Meltzoff

本次演講將探討心智的起源。最新的研究已經革新了我們對嬰幼兒的看法,並且迫使佛洛依德、皮亞傑與史金納的理論做出重大的修正。目前所知,嬰兒一出生就具備許多知識,這是遠超乎傳統理論所預測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嬰兒的學習速度非常地快,而成人在嬰兒的發展上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科學家利用許多精心設計的實驗,深入研究還躺在娃娃床上的小嬰兒。他們發現了一個“小小科學家”-- 一個主動積極想要了解外界人、事物、與語言的嬰兒。

嬰兒一出生就會模仿別人的臉部表情,這項能力有助於他們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就和其他人做正確的溝通。經由對人事物的觀察與語言的學習,人在生命的起初三年學會的東西遠比其他時期都要來的多。本次演講將探討一些在嬰兒期發生的快速學習現象,也要探討父母親如何自然地、潛意識地採用一些策略幫助兒童學習,以及成人對心智發展的重要性。對人類而言,後天教養是遺傳本能的一部份,教導和學習的嬰兒是會思考、預測、尋找解釋,甚至是做實驗的。他們會主動地從周遭的世界來尋找人類行為與物體運動的規律。嬰兒周遭的聲響以及其他物體提供了嬰兒探索物理世界的工具,而和嬰兒互動的人則提供了嬰兒了解人類心智的基本素材。研究告訴我們,在嬰兒床裡的嬰兒像是小小科學家,為了更了解世界,他們主動執行著操弄周遭世界的行動。嬰兒發展出對於外在世界的心智結構,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信念以及對事件的詮釋。

嬰兒期的研究顯示在使用語言以前,有許多關於思想本質與結構的豐富資訊。本次演講的主要焦點是放在0-3歲的嬰幼兒對人以及對人類行動的反應。我們將會探討嬰兒是怎麼不會把人僅僅當成是自動的機器,同時也不會把周遭的人當成是跟自己一樣具有相同意念的心智個體。這些對人的反應提供了嬰兒建立心智理論的基礎。我們也將會討論嬰兒期記憶能力的發展,以及這方面的研究對成人認知科學中,有關多元記憶系統的爭議。其他將討論的主題有:模仿的起源與發展,知覺 - 行動的配對,以及意圖的發展。最近在嬰兒對物體的觀念之研究,特別是物體恆常性的發展,可能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提出來討論。

本次演講採用「嬰兒發展有其先天結構」的理論立場,可以用「發展式的認知科學」來稱呼。這個觀點明確地指出,嬰兒會使用具體的步驟來幫助自己去更仔細的了解人事物,它並且強調嬰兒擁有很好的先天條件,但隨著經驗的增加,會造成概念上深層徹底的轉變。

對兒童所作的嶄新科學研究,對父母、教育工作者和政策決定者如何看待兒童有深刻的意涵,同時,這些新研究也深深地影響了成人看待自己的方式。

專題演講摘要

Dr. Elizabeth Bates

Dr. Elizabeth Bates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系與認知科學中心教授


Dr. Andrew N. Meltzoff

Dr. Andrew N. Meltzoff

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The Center of Mind, Brain, and Learning副主任


Dr. Inge Bretherton

Dr. Inge Bretherton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兒童與家庭研究中心教授


Dr. Jay Belsky

Dr. Jay Belsky

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系的榮譽教授、倫敦大學博貝克學院心理學系教授


延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