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第六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第六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達成閱讀理解的準備(中)

主講人:Catherine Snow, Ph.D

根據胡佛和葛福的說法,「簡單理解」是文字解碼和口語技能的產物;而深度理解則是簡單理解、背景知識,以及不常被考慮到的三種語文素養─觀點取替(perspective taking)、複雜思考(complex reasoning)、和學術語言技巧,所共同運作後產生的,缺一不可,且在閱讀不同領域和學科文本時,以不同程度的方式在運作。

一般人常認為,幼兒發展課程的重點,應該放在可以幫助幼兒讀寫的技巧上──就英文來說,就是要具備聲韻覺識能力(phonological awareness)與學會字母和發音。的確,幼兒課程常花很多時間在教孩子這些技巧,因而忽略了其他對深度理解來說很重要的技巧─觀點取替、複雜思考、學術語言,以及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當然,幼兒在任何一種技巧的學習上,會有發展上的限制。可是,仍然有一些符合幼兒發展的適當做法,可以幫助幼兒去學習這些技巧。特別是,在幼教機構中,我認為學科知識和觀點取替有必要得到更多的關注, 他們就如同口語技巧都是奠定未來學術語言的基礎。

在美國,過去十年的政策走向,著重在低年級兒童的閱讀技巧的培養,也的確在全國都看到成效。在四年級學生身上看到的進步,以及四年級學生在最近的NAEP 分數(譯註: NAEP 指的是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每兩年全美會針對四、八、十二年級的學生做閱讀能力測驗)的提升,我們可以視之為聯邦政府和各州注重初級讀寫能力政策的成功,但這也同時可以視之為聯邦政府和各州的失敗。舉例來說,1998 年所進行的幼兒長期追蹤研究、幼兒園世代研究所得到的數據顯示,任何一個孩子最終在讀完三年級時,都能將基本的文字閱讀技巧掌控得很好。佛萊爾和雷維特的研究還發現, 念完三年級的兒童,在測文字閱讀技巧項目上的表現(例如:辨認字母、起始音(beginning sounds)、結束音(ending sounds)、常用字(sight words)(譯註:經常出現的字,一見即知的字,如the、in、a 等)),並不因種族不同而有差異。最大的落差發生在測量高層次理解(higher-order comprehension)的項目上,測量高層次理解能力,是要看兒童是否能從書本的內容做推論、引申,以及評判書中的爭議。研究發現,在這些項目上的掌控能力,黑人學生比白人學生低了10% 到15%。這樣的結果顯示,高層次閱讀理解,的確有種族差異存在;而差異的產生,與家庭收入有關,也與語言弱勢學生所經驗到的語言不足有關。

專題演講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