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im Plunkett (金.普朗基特博士)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獲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到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轉攻讀實驗心理學,並於1979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及空中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短暫任職後,前往丹麥阿爾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心理學院,在那兒展開了他對兒童習得斯堪的納維亞語言的研究。這項縱貫研究是針對持續追蹤兩名丹麥兒童九個月到六歲的語言發展。起初是每兩週一次,接著是每月一次規律的造訪這兩位兒童,以聲音暨影像記錄下他們在家中自然的語言行為,這些資料後來被轉譯成兒童語料交換系統 的格式,而這個資料庫大部分的內容都可由一般大眾所取得。這項兒童研究的主要重點在於詞彙分割(lexical segmentation)、詞彙成長(vocabulary growth)以及語言發展的個別差異。相關發表的論文為:Plunkett, 1986, 1993, Plunkett和Stromqvist 1992, Hamman和Plunkett, 1998.
在1986年,Dr. Kim Plunkett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在模擬幼童語言及認知發展上的應用。值此期間,一開始的研究專注於模擬英語過去式的習得,進而將小規模的研究逐漸擴展至更廣泛的發展現象,像是詞彙發展、物體守恆概念、從演化的觀點看語音知覺以及認知神經心理學的應用。他在加大聖地牙哥分校最顯著的成果就是為建構了一個發展心理學理論的研究架構,總結在一本名為《再論天賦》 這本書當中。在這個時期其他重要的著作則見諸下列文獻:Plunkett和Marchman 1991, Plunkett et al. 1992, Plunkett和Nakisa 1997, Nakisa和Plunkett 1998, Plunkett和Juola 1999.
自1991起Dr. Kim Plunkett成為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實驗心理系的老師,同時也是牛津聖修學院(St. Hugh’s College)的研究員,並在1997年擔任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高級講師,並在1998年成為認知神經科學的教授。在1993年時,他成立嬰幼兒語言及認知發展的研究單位-牛津嬰兒實驗室(the Oxford BabyLab)。這個嬰兒實驗室主要研究的重點在於詞彙發展,特別是詞彙分割、音韻及語意的發展等等。主要的成果發表如下:Schafer和Plunkett 1998, Meints et al. 1999, Bailey和Plunkett 2002, Mills et al. 2005, Plunkett, In press.
最近牛津嬰兒實驗室的研究則著重於研究英文複數的構詞、詞彙發展對概念發展的影響,以及運用事件相關電位進行大腦功能照影(brain imaging)之研究。同時普朗基特博士也以電腦分析阿拉伯語的複數系統,並指導一項針對說希亞茲-阿拉伯語(Hijazi-Arabic)兒童及成人使用阿拉伯語複數之研究。對於斯堪的那維亞語言他始終保持旺盛的興趣,並持續地與丹麥幾個研究團隊密切地合作,另外也從未忘情於類神經網路的模擬研究。
在實驗室之外,Dr. Kim Plunkett愛好健行、划船、馬術運動及高爾夫球,他還是個鐵路模型(模型火車)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