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延伸報導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延伸報導

寶寶語言能力大發現(IV)~媽媽語與真人自然互動 學得更好

文/楊毓菁

媽媽語的魔力價值

看到可愛的寶寶,每個人──尤其是父母,都會發出一種特別的語言,獨特的韻律、較高的語調、誇張的抑揚頓挫及較慢的說話速度,與成人間的對話方式完全不同;但也曾經有人反對,認為孩子沒必要聽媽媽語。媽媽語對語言發展,是助力還是阻力?

研究顯示,孩子非常明顯地超愛媽媽語,他也會試著聽成人平穩的講話音調,一旦聽到媽媽語就樂此不疲了。「講媽媽語的重點是在音調,不在字詞內容。」Dr. Kuhl發現,即使是外國媽媽用媽媽語講話,孩子都愛聽。問題是,媽媽語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有價值嗎?

從音調中找到語音線索

分析媽媽語的聲學線索,會發現媽媽語很明顯地拉長聲音,且把字詞說得更清楚,發出的語音不但「擴大」與原本語音之間的距離;「在媽媽語中通常會加強自己文化中重要的語音線索,像台灣媽媽就會特別加強三聲或四聲的頻率差異,如「媽、麻、馬、罵」,孩子可清楚分辨聲調的差異。」Dr. Kuhl說,這是對寶寶最好的語言提示,孩子會更注意父母發出的聲音。

媽媽語對大腦的發展和形塑非常重要;Dr. Kuhl也認為,要對語言產生社會性的興趣,才能學習語言;反之,如自閉兒對語言和互動都不感興趣,語言發展就有困難。

視聽產品學英文=No learning?

整天播放語音影像,就可以讓孩子學會第二語嗎?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實;倒是Dr. Kuhl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每個寶寶看到電視影像時,都爬到螢幕前,很專心看電視中的影像,但語言發展卻完全沒效果!電視影像與聲音對大腦來說,完全沒有學習或儲藏的作用!

電視影音無法取代真實互動

「學習語言的另一個前提,是要有「真人」陪他們學習。」Dr. Kuhl認為,有人在身邊,孩子會比較興奮,人的動作與說話,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此人身上。

尤其9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可以跟著大人眼球的方向追視,當父母看著杯子,孩子就會跟著看;父母把杯子舉起,孩子也會看著杯子。「這種能力可幫助孩子把語音訊息中不同的區塊分割出來。」Dr. Kuhl說,電視、DVD絕不可能有這種真實互動出現。

孩子非常專心看電視,可能只是因為聲光效果吸引,但要把話學進去,還是要塑造自然的學習環境,看書、與爸媽說話、親子共玩等親子互動才是關鍵所在。

玩伴團體 孩子學語言的好方法

讓孩子與不同文化的孩子成為玩伴團體,是Dr. Kuhl在女兒小時嘗試過的方法。當時住家附近有一些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媽媽,常邀請孩子們到家中玩,在大家都用西班牙語對談之下,Dr. Kuhl的女兒因此學會了道地的西班牙語。

「唯有在與人互動的自然環境下學習語言,效果較佳。此外,孩子會互相影響與模仿,會想要說同儕的語言。」Dr. Kuhl認為,過於正式的教學環境是無法讓孩子學會語言的。

注1:採訪諮詢/Dr. Patricia K. Kuhl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Dr. Kim Plunkett (英國牛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與嬰兒實驗室創辦人)、胡中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

注2:本文選自《學前教育雜誌》2006年7月號

專題演講摘要

Dr. Patricia K. Kuhl

Dr. Patricia K. Kuhl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聽語科學系教授


Dr. Sandra Calvertl

Dr. Kim Plunkett

牛津嬰兒實驗室創辦人、牛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延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