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從神經發展來看對語言發展、語言關鍵期的影響意涵

主講人:Dr. Patricia K. Kuhl

語言習得中最令人費解的現象之一,就是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許多研究發現嬰兒能輕鬆學到第二語言,然而成年人通常會感到非常困難。如何解釋此一現象的呢?在許多動物的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段特定的時間──稱做「關鍵期」──此時新生的個體對於某一類的經驗特別地敏感。人類語言習得的過程就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關鍵期現象之一,而解釋語言關鍵期的觀點具焦在成熟這個因素。根據這樣的觀點,成熟為語言學習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接著按照成熟的時間表又將它關上。在這次演講當中,我將提供語言發展關鍵期現象的另一種解釋,它著眼於最早學習的母語對大腦的影響。我認為嬰兒期的語言經驗,將導致對母語當中聲學以及統計的特性的神經定向分化。母語所引發的神經定向分化將影響後續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因此不單是時間,而是加入經驗,才能解釋語言習得關鍵期。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語言經驗對成人及嬰兒大腦的影響(見Kuhl, 2004)。神經定向分化(以下簡稱NC)的觀點,試圖說明大腦最初的語言編碼,會影響我們後續學習新語言當中語音組合能力,據此來解釋接觸語言(language exposure)對大腦的效果(Kuhl, 印行中)。NC所傳達的構想是,最早的語言學習會導致神經組織與傳遞通路的實質改變,以對應語言輸入的統計或知覺特性。針對母語口語的神經網路定向分化,會產生雙向的影響:強化了偵測更高階語音組成規律的能力,將有利於語音組態的學習;然而同時也降低了偵測其他語言當中語音差異的能力。

許多的研究都支持早期的語言經驗,會妨礙成人學習新語音當中的語音(McCandliss等人, 2002; Iverson等人, 2003)。利用腦磁波儀(Magnetoencephalography,簡稱MEG)可以顯示大腦對於非母語的神經反應型態:當處理外語的語音時,相對處理母語語音而言,成年人的大腦活動的時間上比較久,而且產生活動的的腦區比較多。顯示處理外語語音的神經運作比較耗時,並且還涉入較多的大腦區域(Zhang等人, 2005)。這樣的研究顯示母語的神經網路如何能夠干擾外語語音的處理方式。嬰兒研究的結果也意涵著,隨著語音的學習,良好的母語語音知覺能力可預測較快速的語言成長,然而良好的外語語音知覺能力卻預測到較慢的語言成長(Kuhl等人, 2005)。對此我們的解釋如下:良好的母語語音知覺表現意謂著大腦對已學到的語言型態產生神經定向分化,而良好的外語語音知覺能力則暗示尚未定向分化的神經通路。要學好一種語言,嬰兒必須對於母語中的型態產生神經定向的分化。

專題演講摘要

Dr. Patricia K. Kuhl

Dr. Patricia K. Kuhl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聽語科學系教授


Dr. Sandra Calvertl

Dr. Kim Plunkett

牛津嬰兒實驗室創辦人、牛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延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