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第四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 專題演講摘要

探討從一連串的中文字中認出詞彙時的腦神經活動(下)

主講人:曾志朗副院長

像這樣有「教養」的眼動形態,告訴我們在神經生理的層次上,閱讀學習都顯示出相當的可塑性。這當然也意味著閱讀的神經迴路是會因某一特殊文字書寫系統的字/音對應關係而產生變化,要掌握這些關係就必須要發展特定的認知策略,以因應特別的作業需求。因此,從跨語文文字系統的閱讀行為中,去比較腦影像,將有助於我們了解腦神經是如何組合各部位的功能,去學會各種文字系統的閱讀。我們從追蹤讀者眼動的實驗結果,已經相當肯定詞在閱讀中文時的重要性。下一個問題要問的當然是所謂左腦的「視覺詞型區」在中文閱讀的歷程中,也會被活化嗎?我們也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連串腦造影的實驗,以fMRI的技術去呈現中文字詞辨識時的腦影像。

我們的腦造影實驗很成功,也取得了中文閱讀時非常清晰可靠的腦的影像。比對這些讀字或認圖的腦影像,我們看到左腦下顳葉確實對中文詞(不管是單字詞或雙字詞)有很強的活化反應。這和文獻上的敘述是非常吻合的。我們的結果更確定了跨語文的「視覺詞型區」是在相同的部位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這個部位所承擔的計算功能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這樣的爭論單憑文字處理的實驗是不夠的,更多類似「專家」技能的作業要加進來,而且左、右兩腦的相對部分如何分化也有必要釐清。再者,相對於「視覺詞型區」,負責其他兩個閱讀主要功能(形意對應及音意對應)的部位,是以何種方式、在何時被活化的?這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動態時程,更是值得做跨語文的比較。

總之,我們在這裡檢視的兩類實驗之結果,都指出詞是閱讀的基本單位,而且反映在神經生理及大腦皮質的層次。當然,學習閱讀時,腦是如何被「教育成才」的?還有許多謎底尚待揭曉!閱讀是個比較高層次的語言行為,必須要有特別的教導才能學會,因此它提供一個非常有穿透力的視窗,只要把實驗做好,就得以一探腦與認知的關係。最後,我們必須提醒大家一件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實驗室已經成功的為研究者搭建了一座穩定可靠的平台,提供認知與神經實驗的可能性!

專題演講摘要

Dr. Patricia K. Kuhl

Dr. Patricia K. Kuhl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聽語科學系教授


Dr. Sandra Calvertl

Dr. Kim Plunkett

牛津嬰兒實驗室創辦人、牛津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延伸報導